乡村振兴|专访清华背景的现代农业企业家王晓庆委员
乡村振兴
   陈立耀
2019-03-07 09:33:31
[ 导读 ] 专访王晓庆文委员...

——专访清华背景的现代农业企业家王晓庆委员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一年有余,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在该战略中跑不开的就是农业,在全国两会之际,记者采访了清华背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企业代表,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了解一线企业家眼中的乡村振兴及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他们的建议及分析为乡村振兴发展做一点示范和启发。

本刊:您是跨界进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您进入农业的历程和这家公司的大概情况么?

王晓庆:我从事过集成电路、自控、软件等产业,之后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深造。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农业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痛点。由于我很早就去过荷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现状,我认为农业未来发展前景无限,而且有价值、有意义。2014年,我们在清华大学和东升镇的支持下,创立了水木九天公司。经过5年发展,我们一方面对标海外企业,寻找我们的着力点,一方面摸索我们国内的农业现状和政策要素及法律风险,不断相互对标,最终聚焦于蔬菜工厂,定出了工业化思维和方式,用可控可契约的生产方式,用国际化的食品标准打造短半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图一:水木九天董事长王晓庆

本刊:中央十分关注农业问题,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这一点您有什么看法呢?

王晓庆: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中,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产业发展。进入农业产业领域以来我深刻感受到农业缺乏标准化、缺乏契约的问题。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产前和产后的利润基本达到30%以上,而产业的核心——生产端承受着最低利润和近乎一切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只愿意跑前后,不愿意做中间,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生产环节被大量人士抛弃,产业风险逐渐暴露。而就整个农业产业链来看,生产端是基础和核心,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能否实现农业生产的升级与发展。

就具体来讲,发展农业生产端需要四要素和三稳态。四要素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人才、技术、市场、资本”四项基本发展要素;三稳态是生产过程中“成本、品质、产量”三项发展重点指标。四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三稳态是实际的经营理念和落地方式。

本刊:就四要素和三稳态这两个方面,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供大家参考的?

王晓庆:四要素和三稳态需要分开来看,对于企业来说,四要素更是一种长期的发展布局,三稳态是具体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案的设计。

根据农业生产所需的人才、技术、资本、市场四个方面,我们目前通过整体落地项目的规划进行布局,打造了“水木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具体对于四要素的布局如下:

人才:打造科普教育、双创孵化、实践中心、人才中心等内容板块;

技术:技术研发、应用试验、种业试验、农机试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内容板块;

市场:分拣包装、食品安全检测、新零售等内容板块;

资本:创业投融资、农业金融。

其实,四要素的建设不是我们一个企业能完成的,更需要的是整个大环境的不断完善。

图二:水木都市农业综合体整体规划布局

项目运维的核心,也就是产业层,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水木蕃茄蔬菜工厂,核心在于实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提高产量的三稳态要素,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农业最大的投资风险是气象因素,因此我们量化生产可控性。就我们的番茄蔬菜工厂而言:实现全年度连续生产番茄,安全等级达到全球最高等级(国际飞行抽检认证,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和营养价值均可衡量),合格果产量达到大田的50倍,在中国-20~40℃之间的大部分区域可以进行生产,由于采用无土栽培,不依赖土壤,可以在盐碱地、污染土地生产,抗风等级10级以上、抗震等级9级以上,抗雨等级为140mm/h的超大型暴雨,抗雪等级超大型暴雪,自带融雪机制,具备极强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投资和回报。

图三:水木蕃茄实拍

该项目的技术特征是每50亩蔬菜工厂相当于2600亩大田的有效果产量,用人从1200人可以节省到10人,用水每公斤番茄从120升降低到10升,用肥相当于传统生产的30%,同时整体没有污染排放,也没有塑料膜等二次污染。由于采用了封闭特性,因此可以做到不使用农药和激素,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

图四:水木蔬菜工厂内部生产区实景

过程听起来简单,但是其中结合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资源,涉及到能源管控、建筑学、植物学、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动物学、生物防治、空气动力等跨学科技术,海外用了大约60年的专业发展历程,我们用了大约5年,还要破解消费心理、市场定价、通道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现代农业是一个高跨学科、跨专业的高技术产业。

刊:您认为政府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呢?

王晓庆:政府是农业的总操盘手。我认为农业不应是纯市场经济。美国作为市场经济的代表国家,其农业依旧实行计划经济,按照国民需求总量并考虑风险减产因素,进行总生产量的制定。一旦国家定出生产目标,可以选取相应作物到适合生长的区域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实现,并提高生产效率,奖励生产成本和污染。同时还可以清晰地定义出城市周边与农村的农业生产任务,非耐储运蔬菜通过精益农业就近生产,就近销售;耐储运蔬菜远端大规模生产,政府发挥好了操盘手的角色,企业的就有了更明晰的发展方向,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我们通过多年探讨和实践,从土地问题、选址、设计、建设、种植、分拣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一个个标准化,突破和标准了很多的内容,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帮助更多的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做的更扎实、效率更高,减少走弯路。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要保持足够历史耐心,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各地农村千差万别,要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因地制宜推进改革,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本、市场、技术”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没有根基就容易偏离发展路线。路漫漫其修远,未来,还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真刀真枪地干,共同努力,开创中国农业美好的明天。

内容来源|中国政协报    文|蒲水涵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