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十四五”农业: 数字化是主流趋势!
互联网+
  
2021-01-18 06:55:48
[ 导读 ] 如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产品质量升级,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试图通过推进 “农业+数字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然而,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小农户因其“小而散”的特点长期游离于市场边缘,在市场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处于农产品与食品价值链的底端,很难分享到农业产业链的增值红利。作为农业产业链上游的主要实践者,小农户不仅在市场上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且并没有成为农业生产的直接受益者,因此缺乏主动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小农户发展数字化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规模小、分布较零散,势单力薄,缺少市场话语权;

第二,信息成本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弱,无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动态;

第三,技术水平有限,农产品质量难以标准化形成稳定供应;

第四,受资金等约束,短期内难以自主实现技术和生产设施的升级;

最后,农业经营边际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针对以上几点局限性,政府及学界提出了多种解决对策,比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形成农民专业化合作社、提供信贷优惠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措施。

以往的政策支持措施也对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但在激发小农户主动参与农业现代化转型方面还存在瓶颈。有关促进小农户农业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的政策设计,一方面要补足小农户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激发小农户发展数字农业、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只有让小农户积极地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使数字农业的价值增长激发小农户再生产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盒马村”模式及其特征:基于典型案例调研

什么是“盒马”、“盒马村”与“盒马村模式”?盒马是一个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采用“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体系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盒马村是指根据盒马订单,与盒马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推动农产品精细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改造,发展农业+数字化基地的典型村庄代表;截止2020年12月,盒马已在全国18个省份建立了120个盒马村。随着盒马村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以数字化订单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数字化”新模式,被称为“盒马村”模式。

为探索“盒马村”模式对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引领农业数字化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创新机制及其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三所知名高校的研究团队,对盒马村的负责人、盒马的合作企业和产业基地、盒马负责挖掘特色农产品的买手等多元参与主体进行访谈调研。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省美姑县九口村、四川丹巴县八科村、山东省淄博高青县李鸣凤村以及湖北省武汉花湖村等盒马村进行深入调研,归纳总结“盒马村”的主要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并揭示“盒马村”模式推动农业数字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渠道。

盒马村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基于数字化订单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运营较为灵活的多元组织模式。该模式的参与主体除了盒马、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以外,地方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盒马村”模式不仅存在以上共性,而且因各地资源、农业基础和经济环境等地域特征差异呈现一定的异质性。具体来看,“盒马村”模式及其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分工合作、协同定价与增值共享。盒马与合作社或公司等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盒马负责品牌营销,合作社或公司重点关注农业技术升级和品控,农户负责按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由此确保了生产端与需求端的高质量衔接。合作社或公司与盒马共同定价,合作社或公司对基地农户实行保底工资加提成分红,使得每个参与主体都能从高端农业的增值中受益。不同的盒马村在参与主体的协作和一体化的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武汉强鑫蔬菜与盒马鲜生合作,主打日日鲜品牌,通过盒马销售大数据进行农产品的高效精确供给。四川丹巴县的盒马村采取的是公司+种植基地(公司自主基地或合作基地)的生产模式,其参与主体丹巴玉知禾农业有限公司与盒马共同打造了黄金荚、“Baby菜”、自然熟番茄等多种“高山鲜”品牌系列产品。

其次,大数据指导、精准供给与数字化生产。盒马将相关的销售大数据实时与合作社或公司等供应商共享,有助于合作社或供应商灵活调整生产和出货量,有效降低了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风险,节约了仓储成本,降低了损耗。不过在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与数字化方面,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丹巴玉知禾蔬菜种植基地对蔬菜的种植技术和品种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产业化,精细地确定种植生产标准,辅以工业中技术成熟的智能化管理。例如,使用智能大棚、温控设备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农业智慧化升级。武汉强鑫蔬菜从种植基地的物联网终端,到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加工、分包,以至消费端的大数据营销,逐渐构建起产供销智慧衔接的新格局,并辐射到种植基地外的小农户,推动当地农户蔬菜供应的数字化进程。

第三,发挥政府职能、利益协调与补贴扶持。政府协调是农户、合作社与盒马形成信任机制的基础,是盒马村建立的必要条件。农户、合作社与盒马形成长期稳定的销售关系,有利于降低市场的风险,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盈利。不过,由于各地方市场化发展差异,政府的服务功能也呈现异质性。对于位于贫困山区兼具脱贫攻坚任务的合作社,尽管通过盒马开拓了销售市场,但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仍需要政府通过向农户提供补贴等手段进行扶持。比如,美姑黑山羊盒马村的案例:由于经济基础较薄弱、地理条件较苛刻和市场发展程度较低,该村打造山区特色农业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更加依赖政府的扶持。相反,当农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供应链体系逐渐完备时,无需政府过多支持亦能通过市场力量实现“产供销”的有效衔接。例如,丹巴玉知禾农业有限公司与盒马共同打造的“高山鲜”、“Baby菜”等中高端蔬菜品牌,被市场上目标消费者广泛接受,依赖市场就可以完全实现盈利。

“盒马村”模式推动农业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渠道

“盒马村”模式以盒马销售端大数据精准识别消费者需求为初始动力,遵循“数字化开拓市场-技术提升品质-长期协作确保供应链稳定”的路径,推进盒马与合作方供应链数字化协作管理,以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力量推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有效配置,引领生产端的订单农业数字化升级。具体来说,“盒马村”模式在推动农业数字化与现代农业发展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

第一,新零售+大数据挖掘需求,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价值创造。

盒马通过“门店+线上”同时采用app支付的销售模式,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记录和消费者的评估数据,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盒马的大数据挖掘需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消费者的某一类型需求,将符合这类需求的产品做到极致;另一种是将消费者多个类型需求融合创造出可以满足复合型需求的新品牌。例如,盒马在四川打造的“高山鲜”品牌,抓住了消费者对生态环境、口感的需求,以及对换季蔬菜的长期需求,在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州等高海拔地区发掘了当地的豌豆尖、黄金荚、和自然熟番茄等生态农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优质食材的同时,也挖掘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推动山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第二,数字化供应链协作体系,降低信息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效率。

“盒马村”模式采用“产-供-销”一体化、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对农产品的加工、物流(冷链运输)、仓储以及分拣、包装和检测都制定并执行了严格标准。盒马供应链中所涉及的各环节设施分别由盒马与其供应商投资建设。例如,位于成都双流的盒马大仓,对各地农产品的农残等指标检测、统一分拣、包装并调配运输至四川以及全国各地的盒马门店。不同的是,成都郫都区汉姜村Baby菜的初级分拣和冷链物流由生产端的成都玉知禾农业公司负责;美姑黑山羊的分割和包装由盒马指定的加工公司负责。盒马使供应链各环节流程标准化、信息数字化,一方面能够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能够计算出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有利于各环节交易的信息透明,从而降低了传统供应链中的隐性成本。

第三,数字化订单农业推动农产品标准化与数字化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盒马村除了农产品有需求潜力,还需要生产地具备承接订单农业的能力。实际上盒马村的建立需要满足至少三个条件。首先,盒马村提供的特色农产品可以标准化和数字化,比方说蔬菜和水果的表征(如:水果的甜度、直径、成熟度等)能够统一,并且满足盒马大数据挖掘的市场需求;其次,必须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盒马签订交易协议;此外,供货的主要渠道是盒马。因此,盒马通过大数据需求确定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标准,可以有效地反向推动盒马村农产品的数字化改造、农民生产技能的提升和农业现代化。例如,汉姜村baby菜的生产启用了智能大棚、温度调控、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等设备,实行数字化、标准化生产。基于数字化订单农业,盒马村与盒马形成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交易价格根据生产和物流成本等联合定价,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和风险降低的双重效果,让农户切实享受到数字化农业的红利,激励农户发展现代化农业。

促进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盒马村”模式的深入剖析,我们认为“盒马村”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农户突破瓶颈、补上短板,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鉴于此,我们建议鼓励具有较强营销能力的农产品销售商或平台参考“盒马村”模式发展数字化订单农业,并对各参与主体特别是小农户提供必要的扶持,利用“盒马村”模式的优势,激发小农户参与数字农业、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

首先,挖掘特色农产品,发展数字化订单农业,带动小农户标准化生产。建议各地方政府,结合各地特色,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盒马、京东、拼多多、叮咚买菜等大型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数字化订单农业将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与市场销售端对接,助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利用抖音、快手、微视等新媒体,以地区为单位打包推介特色农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品牌溢价。协助小农户、合作社、当地农业公司或生产基地与以上传统互联网销售平台或新媒体进行对接,建立信任机制,确保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终,通过不断拓宽的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调动小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并利用数字化订单农业,推动小农户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变。

其次,提供技术指导,拓宽资金来源,帮助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在市场需求驱动下,具有一定技术与资金基础的合作社、农业公司或生产基地具有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的能动性,是目前农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从小农户生产者的角度,虽然通过数字化订单农业可以激发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资金与技术约束并不是小农户自身可以解决的。因此,建议政府对参与数字化订单农业生产的小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并通过补贴或普惠金融等手段为小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小农户紧跟合作社、农业公司或生产基地的生产节奏,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完成农产品生产数字化升级,推进农业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再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参与数字化订单农业的销售平台、农业公司、生产基地或合作社等其他主体提供补贴或政策支持。我国地理条件多样,各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各地方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分类分阶段地扶持不同特色农业的发展。首先,对生产成本较重的不发达地区,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经验技术成熟的农业公司,共同建设生产基地的相关设施,使得基础设施达到规模化养殖或标准化种植的需要。其次,对物流成本较高的偏远地区,补贴物流企业,协助打造冷链运输体系,促进小农户特色农业供应与销售端的有效衔接。然后,对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特色农产品公司提供低息贷款或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农业公司打造特色高端农产品。第三,维护市场秩序,防范恶意竞争或压价,确保“产供销”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主体都能够分享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最后,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发生重大损失的给予适当补贴,降低企业和农户在生产端的风险。

最后,完善数字化订单农业管理制度,保障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尽管“盒马村”模式通过数字化订单农业,为小农户链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实际上小农户仍是盒马“产供销”链条上最弱势的一方。在借鉴“盒马村”模式,推进数字化订单农业时,首先要特别注意审核销售平台的营销能力与信用水平,保持一定的准入门槛;其次,对于与平台衔接的主体,采用助农奖补政策,支持一批真正能够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的大户、合作社、农业公司或生产基地。例如,以帮扶小农户的数量、规模作为标准对以上参与主体进行补贴或奖励。最后,建议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订单农业相关研究,探究其关键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风险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数字化订单农业的管理制度。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