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网的下半场,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互联网+
神农岛    陈立耀
2017-02-16 11:23:15
[ 导读 ] 农业互联网的下半场,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力挺农业互联网,这一最受瞩目的风口。虽然表面看来,农业与电商适配度不高,且面临“三座大山”的障碍,但这样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一旦取得突破,必将对中国农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历来是农业的风口,因此可以说在意料之中,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农业电商的重要性,让我们先来看看一号文件中的相关内容: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对于农业电商,国家在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近年,“互联网+”以磅礴之势席卷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民生基础的农业自然同样受到互联网的渗透、融合和影响,“互联网+农业”俨然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热词之一,无论是传统农业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模式、渠道和路径。

互联网是风口,但撬动农业并非易事

个人认为,“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最后一片蓝海。的确,相对于城市中各行业互联网化的白热化竞争状态,农业领域的互联网化虽起步较晚,但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依靠互联网这阵强劲之风,想要吹起硕大和传统的大农业,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收获到挥洒之后的喜悦成果。

从政策上看,自从国家层面将“互联网+”提出以来,关于“互联网+”落地实施的政策便纷至沓来,政策的积极推动直接反映在市场的动态上,比如,在农资电商领域,诺普信、仙坛股份、史丹利、司尔特等在股市上表现极为强劲,有理由相信未来国家在农业互联网化方面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农业互联网之所以被政府、以及整个农业产业链所一致看好,正是因为最传统的行业之一,农业注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市场上(以2014年数据为例)看,中国每年农产业及食品总规模为9.3万亿元,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必须投入品和起点,仅化肥、种子、饲料三类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2万亿元,而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万亿元,其中农业产业链所占据的份额将近一半,如此巨大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渠道流通的份额却不足4%。互联网围绕着农业生产链条,可以找到多个介入位点,第一个环节是农资、农机,第二个环节是农业生产,第三个环节就是农产品流通。农业链条简单,但是每一个环节流通成本却是很大,流通环节繁多、交易成本较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但是互联网的介入却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的透明与快速传递,促成了农资、农机以及相关农产品的线上交易,为“互联网+农业”的整个生态圈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互联网+农业”的机会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给予了每个人去挖掘、掌握、运用资源的机会。如何能让互联网和农业有机的结合确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诸多的实践验证,我们认为“互联网+农业”必须从产品、营销、渠道、战略、资本、组织六大层面全面运筹帷幄!

(1)渠道:线上+线下的全销售渠道;

(2)营销:以粉丝经营为典型特点的整合营销;

(3)产品:产品研发部门打造极致产品和服务;

(4)战略: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终极目标的战略布局;

(5)资本:资本运作加速企业互联网化;

(6)组织:组织变革植入互联网基因和文化。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通常我们将其称之为阻碍农业电商发展的三座大山。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标准化的问题,农产品大多都是非标准化的,而电商的发展需要标准化;第二个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在菜市场买菜都生怕有农药残留和添加剂,更别说在网上买了;第三个问题是物流问题,农产品的特点是单价低(进口及稀缺性的产品除外)、重量大,这就导致物流的费用率很高,通常能达到20%,有些还需要冷链物流,费用就更高了。

农业与电商的适配度分析

下面,我们用一个矩阵来分析农业与电商的适配度。纵轴代表市场规模(社会总需求量),横轴代表电商适配度,电商适配度包括四个方面:配送的难度、商品稳定性、是否需要强体验以及重量跟价格的比例(比如大米,很重但单价低,就不适合电商化)。

用上述两个评价标准划分出四个象限。右下角:规模小,但电商适配度高,这是最早电商化的一个区域,包括的类目有图书、音像产品;右上角:规模很大,电商适配度也很高,这是第二批电商化的区域,里面的类目有服装、数码产品等;左上角:规模很大,但电商适配度低,里面的类目包括食品、家居、建材等,这一区域目前是蓝海,要早点布局,电商适配度可以通过O2O的方式来解决;左下角:规模和电商适配度都低,覆盖的类目主要就是生鲜产品,例如獐子岛的海鲜产品,虽然难度很大,但能做成也是很牛逼的事情。此外,笔者有一位朋友何足奇,用粉丝社群的方法做海鲜,很快就超过了一个亿。这些成功案例证明的笔者的观点。




可以看到,目前电商竞争最激烈的是右上角与左上角中间的这个区域,而右下角的竞争格局也基本已经成型。从大的角度来讲,农业既存在于左上角,比如休闲食品、包装食品,又存在于左下角,比如生鲜电商,总体来看,代表着蓝海市场,未来肯定有机会。

除了电商适配度分析矩阵外,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数据。目前,大食品的消费金额已经占到整个社会消费品总额的20%,而通过互联网销售的食品只占4%-5%,在互联网销售的农产品则更少,只占1%,这组数据也表明互联网农业的增长空间很大。

农业电商如何翻跃“三座大山”

面对农业电商的三座大山,我们如何翻跃呢,在此我们提出了COS方法。

C就是Community(社区),首先要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国外有一种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模式,就是社区支持农业,让社区的消费者与农场、农民直接对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比如周末邀请消费者去农场观光,目前国内的开心农场、休闲农业有些就是这种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慢慢与消费者建立起信任。

O就是O2O。这方面,农业可以借鉴酒行业,之前,酒类的B2C也不好做,像酒仙网,配送费用率很高,能占到15%左右,没多少利润,而1919却通过O2O的模式将配送成本降下来了,它有很多直管店和加盟店,先将产品集中配送到这些门店,然后再由他们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这样一来配送成本降低了8%左右。

农产品的物流问题也可以通过社区商业的O2O模式来解决,整合社区周边的夫妻店、便利店,将他们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社区商业是未来商业的一大趋势,农产品现在的网络渗透率是1%。据估计,这个数字不可能达到100%,顶多到30%就会遇到天花板,大部分的农产品还是通过线下来销售的,也就是社区零售店。这些社区店可以弥补生鲜电商体验和便利性的不足,这是B2C所取代不了的,所以农产品一定要做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商业模式。

S就是Standard(标准),这个需要企业不断摸索,制定规范的操作标准,比如以葡萄为例,葡萄的酸甜度、成熟度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采摘售卖?包装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服务要如何做等。

“互联网+农业”算是“互联网+”领域的后入者,未来要走的路还比较长。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发展,未来农业互联网化将会向这样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生态化,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向前后两端逐步延伸,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上横向发展,融合金融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形成横纵交织、多层共赢的生态圈;其二是智能化,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传统的农业已经摆脱“落后”的代名词,智慧乡村、智慧生产、智慧管理等逐步将从概念向现实转变。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随着国家推动乡村物流体系建设,我国冷链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预言,农业互联网上半场才刚刚开始,下半场将更加精彩。

“互联网+农业”未来的美好图景已经描绘好,剩下的任务就是按图索骥、步步为营地去实践。

加入农业中小企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核心商圈(农侠会),行业解读、案例干货、行业报告、实战课程请订阅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