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新机会,一篇文章带你读懂1000亿农技服务市场
互联网+
   马云华
2018-02-08 13:31:26
[ 导读 ] 近期连续的寒潮天气,让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显得格外的寒冷,而身处在全国各地的果农们,也正在想着一切办法让辛劳种植一年的果树,能够平安的过一个“暖冬”。

近期连续的寒潮天气,让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显得格外的寒冷,而身处在全国各地的果农们,也正在想着一切办法让辛劳种植一年的果树,能够平安的过一个“暖冬”。

这个是近期很火的一张照片,图中是桂林阳朔县百里新村的万亩金桔果园,果农们在寒潮到来的第一时间在果树上覆盖了塑料薄膜,通过物理防控抵御寒流,远看好像南国雪景,美丽壮观。

农户通过手机扫码,在app上收听农技培训课程

这也是近期很多人关注的一张图片,几个农户参加完一场农技培训后,当被告知可在一个农技学习app上收听当天课程时,种植户们纷纷围成一团,熟练地开启wifi万能钥匙,迫不及待地扫码下载app。

这几张图片也许只是目前国内农村的一个简单缩影,我们在走访农村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们正手握智能手机,成为了时刻关注新讯息的“新农人”,而恰好也是他们,对有价值的农技服务和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需要被我们更多的关注。

我国农技市场现状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种植户们对农技知识的获取渠道是极其分散且不标准化的,依靠自己和熟人的经验或是村镇农资渠道商的经验是他们主要的农技知识来源。

根据河北省农业厅的一次调查显示,来源于亲朋好友的占26.36%,来源于种田能手的占22.55%,而来源于政府农技站的仅占14.88%。

这些分散渠道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农技传播的主要作用,但他们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户自身以及亲朋好友的经验单一而陈旧。

农资渠道商传播农技知识主要受商业利益驱动,他们的知识也多来源于过往经验,没得到过系统的培训和实时的更新;而传统农技站,因为人员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也极大的限制了农技的传播。

而在农技推广主流渠道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性,目前也可谓困难重重:

(1)投入不足。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待遇不佳,难以吸引人才;

(2)种植分散。我国种植作物分散,导致集中性农技规划很难落地;

(3)科技成果转化难。现行科技成果偏重单一技术,无法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农技需求,信息通道闭塞。

美国农业推广体系

如下图所示,美国农业推广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实行以州立大学农学院为主体,县政府参与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美联邦农技推广局负责执行相关的法律规章并统筹管理,州农技推广站具体实施农技推广规划,并对各县农技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

州立大学农学院统筹领导各州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并与农场保持直接联系输送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大学里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站,由大学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农技推广工作。

美国农技推广体系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1)高度信息化。美国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可以随时获取世界各地的农业发展和技术信息、品种资源信息和市场信息

(2)基层农技人员素质高。美国农技推广人员要定期到州立农业大学进行在职培训,以保证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提高

(3)资金有保障。在美国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条文,用以保障农技推广中配套的资金落地

日本农技推广体系

日本农技推广系统基本如下图所示。该推广体系最富特色的当属农民自下而上自发建立的民间经济组织农协(全称为“农业协同组合”)。经过多年发展,日本综合组织覆盖了几乎所有农户,为他们提供信用担保、信息、技术等服务。

各级农协都设立了“营农技术中心”,基层的“营农指导员”与政府推广员相配合,专门从事对农协会员的技术指导工作。

日本的农业职高和农业大学校也稳定地为农业输出新型人才。

此外,日本也在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全国400多个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连接政府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改良普及中心以及农协系统,提供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

未来我国农技推广畅想

目前随着国内土地流转的加速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无论是正在崛起的规模化种植户,还是聚焦经济作物的现代小农都正倒逼着国内农技市场新的发展,也对新的服务主体、服务渠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1)社会化企业配合政府“统防统治”。每年政府统防统治任务可以说是农技推广的先锋连,在这期间服务如果落到实处,将会对全年起到巨大作用。

近些年很多社会化企业开始参与统防统治任务,如极飞公司在新疆组织的“百团大战”完成了200万亩的棉花落叶剂喷洒作业,这些尝试让我们可以看到了很多新的方向和可能。

(2)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下沉。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也在从单纯的产品营销转变为服务营销,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户们提供切实的服务。

金正大前不久成立的金丰公社,汇聚不少产业资源,直接为农户提供农业服务;。这些新的业态,也正引导着行业同行向着服务下沉开始努力。

(3)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美日等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来推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拥有完善的科研及高校研发体系,应尽快将最新的技术及人才输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

(4)互联网给农技插上翅膀。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以达2.01亿,互联网正在为农户们打开新的信息渠道。飞防植保界的滴滴 “农田管家”已入驻了3000个飞防组织,10000架无人机。

2017年11月才上线的农技学习平台“天天学农”上线不到两个月便已有五万精准用户,目前用户还在持续爆发式增长。

此外,像我会种、农管家等创业公司也在加大力度专注于互联网农技交流,这些创新性平台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成为农技市场新的服务主体。

(5)激活田间地头的种植KOL。正如日本的农协体系,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是链接农技输出和农户很好的桥梁。而我国大多数农村依旧是熟人社会,农技如果由农民自己传播,实操性和可借鉴性强,培养区域内自己的种植能手、意见领袖,显然更容易被大家认同和接纳。

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下达,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农技这个新的千亿级市场下,前方的河水依旧湍急,尚未有前人搭桥,需要我们拿出坚韧和决心一步步“摸着石头”前进,但我们坚信趟过河流后前方将是一马平川,辽阔平原。】

来源:农世界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