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观察|其实,你干的不是农业,只是生存!
创业
   马云华
2017-06-25 11:11:24
[ 导读 ] 创业到底为了什么?生存?如果真的是为了生存而创业,我们又何必要苦苦挣扎呢?放手干、敞开干,即使失败了又如何!?

返乡创业,你只是为了生存!

为何?我先从2个故事开始说起。

阿布,80后返乡创业者,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在福建做外贸生意,财富积累超700万2016年,他把外贸公司转让了,把福州的房子也卖了,带着老婆回到老乡租了一片300平米的荒山,干生态养殖。

且不说他干农业是否赚到钱,他曾对我说了一句话,也许会让很多人感触颇深:外面压力大,回老家压力会小一点,其实就是为了生存。

子晓 ,一个传媒圈的疯丫头,在北京已经9个年头。同样是2016年离开北京回湖南老家干起休闲农场。

前段时间回北京找投资,期间对我说了一句话:北京压力大,回乡创业者政策好,压力也会小一点。也是为了生存!

又一个为了生存!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个创业者反问下自己:创业是不是为了生存呢?

创业的5个需求点

创业管理是“以生存为目标”的管理方式。新事业的首要任务是从无到有,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掘到第一桶金,从而在市场上找到立足点,使自己生存下来。

在创业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一切围绕生存运作,一切危及生存的做法都应避免我们人有五个重要的需求,最开始是生存,到品质到炫耀,到感觉,到精神。

第一个阶段生存,包括一个企业,包括一个人,你一定要让自己能够活下来,包括我们为什么要融钱,当你在没有融到钱的情况下,我常说一句话,一个人创业的时候不能说因为融到钱你要干嘛,而是你要想到在没有融到钱的时候你能做什么。

千万别说一定能拿到钱,你才干这样的事。抱着这种想法,你很难走到第二步、第三步,所以生存是最重要的第一原则。

当你生存满足了以后,你自然就会追求下一个东西,品质。你要追求更高的品质生活,就不满足于只是为了吃饱,你要吃的好一点,吃的舒服一点,你要到餐厅。包括住你也不满足只是有个床,你要住有品质的,像万科做出来的房子。车你也不满足用自行车,开始要追求像摩托车或者是汽车。第二个阶段就是所谓的追求品质的阶段。

生存过后,包括你的生活品质提高了,我们一般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炫耀。因为你要向别人证明你过的比别人好,向别人证明你做的比别人好。所谓的炫耀,我们不满足于吃,穿耐克鞋,或者阿迪的鞋,我们要穿LV,我们要开宝马,不再开丰田车,这个阶段是你的炫耀阶段。

再往上就是感觉,所谓的感觉,当人成功了,我们会享受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成功,写书,写自传,甚至想拍电影。有的人会追求旅行或者是玩艺术,这些都属于感觉的一类。

人的最后阶段其实是到达精神。当你周游世界回来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再回到人的根本,会思考你为什么活着,包括你前面的这些努力是为了干吗。如果你在这个精神层次得到提升,甚至你就会想把你的很多东西传承下去,这其实就是精神。

这是人的五个需求。有很多人都有这些共同的点!认清楚路,比努力更重要

大佬的发家史:一切为了生存

也许创业这个名词好听一点,其实就是为了生存。我们一起来看看农业领域的大佬们发家史。

刘永好:为了生存,继续干


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小时候的家里非常贫穷,以至于在他20岁之前,竟没穿过鞋子,可是,他日日用一双脚丫板子亲近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1982年,当时绝大多数人还在抱着“铁饭碗”吃得有滋有味时,年过而立的刘永好毅然辞去来之不易且令人羡慕的政府部门公职,同兄弟四人卖废铁、手表、自行车、黑白电视,凑足了1000元钱,突然下海自谋职业。

当时,他选择的行当是别人不看好的农产品生产领域,他们从种植业、养殖业起步,创办“育新良种场”——向土地要财富。刘氏四兄弟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很有胆量的。刘氏四兄弟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国家单位工作,有着令人羡慕的舒适工作环境和稳定的收入。

大哥刘永言在成都906厂计算机所;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干部;老四刘永好在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当教师。刚刚开始下海的时候,当过教师的刘永好甚至不愿意看到自己熟悉的学生,怕他们为老师感到惭愧。他们筹办起一家小良种场,专门孵化小鸡和鹌鹑。在接下来7年的时间里,公司几经风险,近乎绝望,哥儿4个曾经在“跳岷江”、“逃新疆”、“继续干”三条路中选择道路,最后咬牙选择了第三者。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当前新希望旗下拥有400多家企业。猪肉、禽类以及乳业三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主推农牧业发展,刘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

邵根伙:生存就是做大

邵根伙,1965年7月29日出生,浙江金华人。1982年至1986年,他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1986年至199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1年,邵根伙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放弃了去一家大国有饲料企业“享受”的机会,来到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北京农学院,担任教学工作。

1993年冬天,在北京西郊两间租来的小屋内,邵根伙和他的伙伴点燃了创业的理想之火,“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那时的大北农可算是“贫困户”,要资金,仅有2万元;要厂房,只有租来的两间小屋;要工作人员,全公司上下仅有两个人,既做老板,又当员工。

在公司成立初期,邵根伙把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猪料配方、乳猪料生产上。在当时看来,乳猪料配方和乳猪料生产一直是国内饲料工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他专门从中国农业大学邀请了十多名知名专家教授和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大北农技术委员会,依靠专家技术委员会这个强大后盾,“大北农牌”乳猪料551很快就研制成功了。

在邵根伙心中,他的企业愿景有着清晰的时间表:2013年,公司要成为全国领先、初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2023年,成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2033年,成为世界第一的农业科技企业。

温氏兄弟:帮助养户解决生存问题就是我们的生存问题

温北英1930年出生于广东省簕竹镇石头冲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学生时代被封为一代才子。少年时期,他经历过土匪绑架,并因此丧父。从此他被迫中断学业,辅佐母亲为生计奔波。土改时期因出身遭受冲击,文革伊始又被打成右派,失去教师工作,转而务农。可以说,解放前各阶层冲突导致的社会与家庭的沧桑巨变,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贫困与落寞等坎坷经历,促使温北英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曾经广泛阅读了经史子集,又生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儒佛综杂的学理思想和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他希望造就一个“大同世界”,实现人人平等和财务的自由。

温氏有一个规定:真正视合作养户如家人。温氏的创始人都认为:温氏的发展,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是靠一只只鸡、一头头猪的积累成长起来的。没有养户,就没有温氏。

温氏兄弟认为,养户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1)学历低、没技能,到了一定年龄,还面临失业风险;2)打过工、经过商,收益很小,以前基本没有存款;3)家庭压力大,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的学业问题,包括现在流行的娶媳妇在要县城买房的社会现状,让他们倍感生存艰难。

因此,温氏借助新模式与养户一起成长、一起做大。

1983年,广东新兴县农民温北英组织了村子里七户人家,凑齐8000块钱创立了如今温氏集团的前身。30多年创业之路,起初的“七户八股”如今成为市值2千亿的农业巨头,鸡猪养殖规模全国第一,甚至大于行业第二到二十名之和。

国家返乡创业政策利好,但农业创业的红利期是否真的来临??

如果真的是为了生存而创业,我们又何必要苦苦挣扎呢?放手干、敞开干,即使失败了又如何!?

这句话送个每一位在三农领域的创业者!共勉!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