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7年农资人遭遇史上最强阵痛,但资本暗潮汹涌
农资
   陈立耀
2017-06-28 09:10:20
[ 导读 ] 进入2017年以来,农药生产企业、渠道商都在经历着十几年来最差的行情。其实,这仅仅是中国农药行业进入洗牌阵痛期的开始,未来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农药行业将持续在低谷中徘徊。

低迷、监管、转型等成为2017年农资行业关键词。

进入2017年以来,农药生产企业、渠道商都在经历着十几年来最差的行情。其实,这仅仅是中国农药行业进入洗牌阵痛期的开始,未来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农药行业将持续在低谷中徘徊。

农资人的5个阵痛期:一招不顺,全盘皆输!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预测中国农药行业未来几年将有“大地震”,进入洗牌期。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三波正在对农药企业、渠道商、农药使用者带来的冲击:农药生产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部分中小企业被兼并或淘汰;渠道扁平化加速,部分渠道商将消失;种植大户、农场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搅乱终端市场。

第一波,企业转型、中小企业被淘汰,这是每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2015年开始,国家率先在化工行业烧起第一把火,加快了行业转型的速度:企业新增产能审批难,中小企业环保达标难。生产企业在难以增加产品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上,很多企业正在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通过延长服务链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增强企业和渠道商、农户的黏性。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面对国家不断增加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渠道商和农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中小企业人员、资金无法满足,很难生存下去,并入大企业或者被淘汰成为必然。

第二波,渠道扁平化加速。

谁掌握了农户谁就能在这次大洗牌中存活下去。农户需要的是解决农作物病虫草害问题,产品和服务是表现解决能力的两个重要手段。

目前,农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型企业产品质量相差不多,好产品自己会找上门,经销商和零售商根本不缺产品。农药生产企业转型服务商时,必将带动经销商和零售商由“产品经销”向“提供服务”转型。之前很多经销商仅承担“中转站”的职责,现在开始招聘农技专家,建农民培训中心,直接服务到农民,使零售商的功能不断弱化。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零售商直接向企业要产品,增加利润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博弈中,必有一部分渠道商消失。

第三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传统渠道冲击加剧。

自土地流转、国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主导地位以来,新主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注,也是农药企业、渠道商争夺的焦点。

对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懂得农业生产规律的种植大户、合作社,是未来争夺的重点,要从产品价格、服务质量上给予重点关注;还有一部分投资者,仅仅是为了“蹭热度”,他们不懂农业,仅从追求最大利润角度涉足农业,对于这些“伪大户”最好敬而远之。

第四波、新产品的出现导致传统农资的迷茫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防控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生物农药使用将会明显增加。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今后几年,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左右的5种剧毒化学农药将会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毒生物农药。

有机肥、生物农药等农资新产品层出不穷,很多农资人表示“跑不赢时代”、“累”。

第五波、政策高压加速淘汰

今年,为了整顿农资市场,国家对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对于农药监管力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职责划分还是惩罚力度都做出了新的规定。

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接近零增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战略目标指日可待。

农业部发文,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00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力争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并通过增施有机肥,促进产品品质提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遏制土壤贫瘠化、酸化、次生盐渍化。

这些农资大佬企业在布局这些?都是趋势

挑战也是机会!农资行业进入的阵痛期,但之后必将迎来翻盘的机会!为了应对新变化,有想法的企业都在布局新领域。

1、辉隆股份布局定制服务

辉隆股份,身为安徽省供销合作联社旗下上市公司,公司从2010年起参与了农村土地流转,今年起将响应政策号召,探索大田托管等新型经营模式,进一步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测土配方、航空植保、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保姆式、定制服务。

李永东认为,2017年农资市场形势整体会好于2016年。在此形势之下,辉隆股份要把配送中心打造成农资4S店,形成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服务网络,把“配送中心+加盟店”服务模式拓展至“配送中心+加盟店+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打造“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连锁经营网络。

2、金正大布局农服

2017年6月8日金正大公告,金正大决定以自有资金7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金丰服务公司”),在中国各主要的农业种植区域,建立千家县级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机构,为中国种植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户等提供诸如土壤修复、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农作物品质提升、农机具销售租赁、农技培训指导、机播手代种代收、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金融等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为我国农民和农业提供便利、快捷、一站式的增产高效综合农业服务,为实现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奠定基础。

3、中国化工集团:出海淘金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17年6月8日下午宣布,完成对瑞士先正达公司的交割,收购金额达到430亿,这也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自此,美国、欧盟和中国“三足鼎立”的全球农化行业格局形成。

凭借此次并购,中国企业将正式进入全球农化企业第一梯队,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国内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彻底改写全球化工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

4、新洋丰推3.34亿元员工持股计划

作为农资行业转型成功之一的老牌农资企业新洋丰算得上转型最彻底。

自2016年新洋丰收购江苏绿港后,推进蔬菜育种、水肥一体化、椰糠无土栽培和阳台蔬菜培育等技术,并通过设施园区托管的形式开展设施蔬菜的工业化生产与销售,在此基础上依托智慧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金融)等多渠道,最终实现新洋丰设立的“肥料主业+智慧农业”组合的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同时,2017年5月12日,国内化肥行业的龙头企业新洋丰发布公告,拟筹划员工持股计划,此员工持股计划拟持有的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单个员工所获股份权益对应的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公司员工拟筹集不少于1.67亿元,全额认购华澳国际信托设立的臻智49号1.67亿元次级份额,按照1:1的比例,臻智49号总份额不低于3.34亿元,将由华澳国际信托管理用于购买公司股票。

5、农资产业互联网兴起

产业互联网一直成为行业创业者“垂涎之地”。农资电商不仅仅是卖货,而是打通农资、种植、加工、金融等产业一体化。

2017年4月份e农saas农业一体化互联网平台亮相,它率先创建O2O(线上结合线下)农资电商模式、探索农资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产业大数据构建机会。

e农创始人黄小兵的目标是在推动农资行业交易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搭建农资产业互联网平台。

无独有偶!产业互联网仍然在发酵。广西某农业有限公司以广西甘蔗种植化肥为突破口,搭建广西农资电商O2O垂直平台。

该平台以甘蔗种植肥料为切入点进入农资电商领域,打造综合性农资电商平台:采用“购买肥料享补贴或免费田间管理服务”的方式,以“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为种养殖农户服务,为政府分担扶贫任务、通过糖厂为甘蔗种植户提供农资贷款资金和免费田间管理服务,保证糖厂原料的供应,构架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

资本暗潮汹涌:根本停不下来!

我国农资市场规模接近9000亿元,而绝大多数农资营销仍沿用传统的线下营销,目前B2C农资电商规模不到20亿元,“互联网+农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农资依然被资本大佬、创业者看好。

近日,农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大丰收农资商城”近日对外宣布已经完成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兰馨亚洲、华创资本领投,经纬创投跟投,融资金额为2亿人民币。

据悉,本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继续拓展线下业务区域,加强产品的市场下沉,加强大丰收在农村的品牌张力,加强供应链建设,加速产业上下游整合,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扩充优势产品品类,并持续搭建农业互联网顶级团队。

除了电商类农资平台被资本看好之外,农技服务平台同样成为资本重点。

2017 年 4 月农田管家完成 5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戈壁创投领投,云启资本、GGV、顺为资本,真格基金继续跟进。

农田管家将通过本轮融资,吸纳更多人才,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线下运营中心的开设,在保证扩张速度的同时,给飞手和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完善的无人机植保体验,努力将农田管家打造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体化平台。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互联网农资未来必将是资本化、产业化的时代。阵痛不是痛,找不到出路才是真的痛。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